清风下载网

火遍全网的“躲闪摇” 连老外也没能躲掉

游戏资讯 热度:1778℃ 2022-10-15 00:16:55

火遍全网的“躲闪摇” 连老外也没能躲掉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也欢迎各位关注我们B站的同名频道呀~

文/艾渴echo

如果你和我们碎长一样,是个老二次元,或者最近经常看一些小姐姐们的短视频,那你一定会在某段时间里刷到各种“躲闪摇”的相关视频,打开看那么一会儿后,会发现这玩意实在是魔性到不行,然后没过多久又刷到了各种“躲闪摇”的二创,开启了无限循环的傻笑日常。

那么这玩意到底是个啥?又起源于什么地方呢?

网线带来了沙雕的消息,说这传奇始于一场宿命般的狭路相逢。

那一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晴空万里,夏意盎然。街上张灯结彩,似乎颇为喜庆;只是左瞧右看,终不见上半个人影。

哦,原来有杀气自街头汹汹而来,是红衣女侠不知何故,大打出手,已败数位保安,直奔眼前的黑衣侠客。

但见那黑衣侠客衣冠楚楚,玄髯若戟,使得短棒一杆,话不投机抬手便刺,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杀机暗藏;

而那红衣女侠亦不遑多让,只见她垫步拧腰,左摇右晃,看似闲庭信步,却恰能避其锋芒,随后下腰一闪,顺势打出一大片儿寒星……虽被侠客就手拦下,但那东瀛奇毒,翠色欲滴,相隔咫尺亦能由鼻入脑,毒得侠客抽搐几许,最终败下阵来,唯见女侠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从此江湖上便有了红衣女侠的传说……

以上情节出自于一位魔性到离谱的UP主“王七叶-”,在她众多沙雕视频中并不算是播放量最高的那一个,却是反向文化输出到外网、近期最火的一个。

然而这“王氏躲闪摇”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大众之认可,直到在西域赚了一大圈,被国际友人们竞相模仿后才被发掘出了别样之魅力,以此镀金之躯重新回到了大众之视野。

这……其实挺尴尬的,搞得好像我中原人士有眼不识泰山,非要等大火之后才跟风而上似的;对王女本侠来说,这也该算是个不大不小的侮辱:难道说没了国际认可她仪态就不端庄了吗?她动作就不优雅了吗?这对战就不魔性了嘛?这视频就不沙雕了吗……

最关键的是,我中原人士就模仿不了如此优雅而沙雕之神韵了吗?

当然不是啦!

至少从美学角度看,咱们的二创其实更能抓住互联网群体之心理,首先就以足够美型之女侠嚣张出战,闪转腾挪,仪态优雅,动作流畅,仿佛致力于在演绎之中为大家奉上本能之中的美的享受。非要说有啥缺点,可能也就演技略显尴尬而已,但在这本身足够沙雕的剧情里,也算尬得恰到好处嘛不是?

更何况就算绝口不提那些各平台喜闻乐见但就是不让细说的内容,光拼沙雕程度咱们的老哥舍身取义起来那也叫个当仁不让:看看这动作,这表情,这扭起来一副欠扁的样子,怎么看都能弥补想象力的不足,不比那群腰都扭不明显的家伙强多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玩意为啥能火成这样?背后的原理到底是什么?为啥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

这段魔性的“躲闪摇”,其实最早的原型应该来自于被无数粉丝们赞不绝口的原创短篇动画《ME!ME!ME!》,后来又被人改成了所谓的“02摇”,爆火了一段时间后成为无数舞蹈区博主加以模仿的对象。这次在加入了各种躲避攻击的动作之后,视频整体显得更加魔性起来,某种意义上也算是“文艺复兴”了。

而在我看来,真正的问题在于:为啥我们一开始没看出“王氏躲闪摇”的二创潜力呢?既然我们排除了这么多可能性,又没法考虑“大家最初的关注点可能不太一样”这样的细枝末节,那我想最后能说道说道的,还真有只有文化差异性了。

请放心,这词儿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大上——就算有,我们也没打算讨论那么深刻的东西。可能唯一有那么点儿理解门槛的只是“童年经验”这一个概念。

“童年经验”是少数几个没有被完全抛弃的,古典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学概念之一,简单说,就是个体在童年阶段往往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相比于成年人更愿意去想方设法主动探索他眼中的世界;而在这一阶段,世界对这种探索的回馈将对个体的心理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个体一生的性格,乃至命运。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想必大家小时候都曾在家里大肆破坏过的吧?无论是因好奇录音机里为啥有人唱歌而把它拆个稀巴烂(然后果然没能装回去),还是觉着一堵白墙太单调了,想要画上几朵花花,类似的具体行为都可以被认为是个体在童年阶段对周遭世界的探索。

不消说,在古典精神分析者看来,这时候世界的回馈基本就等同于家长的态度了。如果这时候家长极为强硬地勒令禁止了所有类似的行为,甚至还附赠了让人终身难忘的教训,那这孩子多半会养成唯唯诺诺的性格,做事瞻前顾后,生怕自己不小心又做错了什么,会引来世界的疯狂报复;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古典精神分析论者希望大家鼓励孩子们肆意破坏,他们同样认为家长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妄自尊大,目中无人,渐渐无法与他人感同身受。

没错,这意味着只有在两种态度之间找到那个平衡点,之后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行为的后果,才有可能真正帮助孩子绕开那些成长的陷阱;但具体如何找到那个平衡点,又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认知世界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看吧,这就是为啥几乎所有家长都讨厌精神分析师,他们只是提出了问题并把所有问题都推给了家长们,但很少能提出啥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甚至给不出啥可操作的参考意见;

而现在的主流心理学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精神分析学派所发现的问题,但也认为这个理论实在糙得可以,太想当然了,还过分强调了孩子0~5岁“童年经验”的作用,而轻视了文化氛围、周遭环境等外部因素对个体终身成长的影响……后来几个流派的撕逼咱就不展开细说了,反正事到如今,人们用该理论解释文化现象的样子,倒是与著名的道格拉斯·亚当斯科技三定律有几分类似:

相关游戏推荐
更多+
玩家评论
评论
发 布

更多资讯